成语词典

病入膏肓的意思、近义词、反义词

病入膏肓:

发音:bìng rù gāo huāng

释义:膏肓:古人把心尖脂肪叫“膏”,心脏与膈膜之间叫“肓”。形容病情十分严重,无法医治。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。

出处:《左传·成公十年》:“疾不可为也,在肓之上,膏之下,攻之不可,达之不及,药不至焉,不可为也。”

示例:吾观刘琦过于酒色,病入膏肓,今见面黄羸瘦,气喘呕血,不过半年,其人必死。(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十二回)

近义词人命危浅 行将就木

反义词妙手回春 手到病除

查字义    

详解

【拼音】bìng rù gāo huāng

【成语故事】春秋时期,晋国国君晋景公得了重病,秦国国王秦桓公派名医缓前去为其治病。缓来到晋国,见到晋景公,把好脉后摇头叹息说:“大王的病已经到了肓上面,膏下面,药力是无法到达的。”果然,没过多久,晋景公就病死了。

【典故】疾不可为也,在肓之上,膏之下,攻之不可,达之不及,药不至焉,不可为也。《左传·成公十年》

【释义】膏肓:古人把心尖脂肪叫“膏”,心脏与膈膜之间叫“肓”。形容病情十分严重,无法医治。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。

【用法】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事物或人

【近义词】人命危浅、行将就木、不可救药

【反义词】妙手回春、手到病除

【成语例句】

◎ 等到发现了病根时已病入膏肓,再搞政治体制改革为时已晚,何况其政治体制改革方向不对头,导致灾难,而不是要不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。

◎ 外祖父虽是知县,但在周恩来出生时,就已病入膏肓,气息奄奄,不久便去世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