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词典

顿开茅塞的意思、近义词、反义词

顿开茅塞:

发音:dùn kāi máo sè

释义:顿:立刻;茅塞: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。比喻思想忽然开窍,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。

出处: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山径之蹊间,介然用之而成路;为间不用,则茅塞之矣。今茅塞子之心矣。”

示例:只不过短短十多分钟的谈话,可是他好像使林道静顿开茅塞似的,忽然知道了好多事情。(杨沫《青春之歌》第一部第六章)

近义词豁然开朗 恍然大悟

反义词大惑不解 一窍不通 冥顽不灵

查字义    

详解

【注音】dùn kāi máo sè

【成语故事】战国时期,高子在学习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,不能坚持到底。孟子批评他说:“山上的小道虽窄,如果经常有人走,就会变成一条大路,如果一段时间没人走,就会被茅草堵塞。你的心被茅草堵塞了,所以不能进步。”

【出处】山径之蹊间,介然用之而成路;为间不用,则茅塞之矣。今茅塞子之心矣。《孟子·尽心下》

【解释】顿:立刻;茅塞: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。比喻思想忽然开窍,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。

【用法】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一下子打开思路

【近义词】豁然开朗、恍然大悟

【反义词】大惑不解、一窍不通、冥顽不灵

【成语造句】

◎ "我有幸向许多当时很有名的科学家,如彭桓武、朱洪元,优秀理论物理工作者,如邓稼先、黄祖洽、于敏、周光召等人,学习理论物理的研究,有顿开茅塞的收获。